上海钢结构行业虽然依靠地利之便发展趋势一直处于国内同行首位,但近年来,在过度开发、无序竞争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了许多问题。一些市场机制问题以及经济环境问题困扰着钢构企业,企业将面临市场新的挑战,迎来发展“阵痛”。
一、资金来源渠道狭窄, 企业融资困难
尽管钢结构建筑得到上海市政府有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大部分上海钢结构公司还是外地来沪人员创办,属于中小型民营企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资信度较低,抗风险能力弱,又处于成长起步阶段。在承建大型钢结构工程项目时,往往难以从有关金融机关贷到所需款项。而且多数银行对新办民营钢构企业贷款项目审核严格,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提高了放贷的“门槛”,使民营钢构企业的贷款难度加大,而且现行贷款机制缺乏灵活性,许多中小型钢构企业不能以土地房产等财产做抵押,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钢构企业自能通过自集资金来解决问题。而自筹资金渠道有限,且额度少,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资金问题成为民营钢构企业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困局。
二、 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新技术研发投入过少。
上海地区钢结构企业数量多,企业规模小而不专,核心竞争力不强,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许多的民营钢构企业以简单的加工为主,自身技术资质都不高,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极低,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意识不强,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不高,各企业基本没有自己的专业技术研发攻关队伍,上海市政府也未能重视和关注钢构企业技术研发攻关工作。许多钢构企业投入研发新技术、新工艺的费用不到产值的2%,根本无法跟上正日新月异国际钢结构技术变化的脚步。
三、技术人员匮乏,招工困难
上海市各钢构企业内熟练工人不多,中高级技术工人更是凤毛麟角,企业一旦承揽到大体量的钢结构施工项目,缺乏持术特好的团队,同时也缺乏强有力的快速安装施工能力,临时招进的员工不能准确地掌握设计施工技术。由于钢结构行业在国内是新兴产业,没有资历与经验十足的钢构技术工人,短期存在招工难问题,而且市场上可供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也相当匮乏,对于规模较少的民营钢构企业来说,招工难,留住人才难也是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局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