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上海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突破四千万大关,而且每年都有增加之势,上海人口多,宜居土地少,人口密度高。因此,建筑也以必然以高层、多高层为主,而这正是钢结构高、大、轻的独特优势。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上海发展 钢结构建筑既利民又利于发展持续经济。
我国一直是个人口大国,土地资源一直是个大问题。钢结构建筑因其特性,可以建造高层或超高层建筑,这无疑节约了土地。在一些需要快速完成的施工地段,钢结构建筑比一般钢混建筑能缩短1/2~2/3的时间,能有效的缩短工期;同时它能够实现建筑精度由“厘米”到“毫米”的转变,避免因现场施工的不可控造成质量缺陷,显著提高了建筑质量;再者它能够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避免对环境的破坏,这既是利民,又是利国。 多年来,我国建筑建设主要采用现场手工湿作业,生产效率低,建设周期长,且能耗高,污染严重,住宅的质量和性能难以保证,寿命周期短。一部建筑技术发展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毁田弃农、污染环境、生态失衡的无奈史。钢结构建筑减轻了生产砖瓦、石灰、水泥以及开挖沙石等传统建材对环境的破坏,建筑垃圾、建筑施工扬尘、噪声都大为减少,改建和拆迁容易,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率高,很多发达国家视之为储备钢铁的重要方式。钢结构建筑可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钢铁资源,是建筑可循环利用的代表作。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前几年,单上海地区每年的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近四成,每年各类开发所产生的建筑垃圾高达千万吨。目前,经过初步建筑钢结构化改革后,建筑垃圾正逐年下降,钢结构建筑可有效降低建筑生产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耕地占用量,减少主要建筑污染物排放总量,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既适益于人类生活又保护环境的绿色建筑。
钢结构建筑的诸多优势已充分说明其是利国利民又可循环利用的建筑,上海地区推广钢结构建筑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行业、企业发展,更利于发展持续经济。
|